鲁飞简介

衣钵传承

绘画欣赏

书法篆刻

文艺评论

画展盛况

艺苑风云展壮怀
——记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王学仲
    近日,有幸拜读由南开大学出版社新出的首辑《王学仲研究》一书,受益非浅。论其成就,王学仲不仅继承了历代艺术家诗、书、画的优良传统,并通过不断的探索实践,还成为一位不可多得的艺术思想家。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暨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现代书画学会名誉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天津分会上席、天津大学艺术研究所所长、教授,日本国立筑波大学客座教授等职。

    王学仲,号夜泊,一九二五年出生于山东滕县一个书香之家。曾祖父是清朝秀才,父亲王履安是当地一位颇有名气的能诗善书之人,尤精北魏墓志、他的父亲怀着一颗爱心,给其子取名“黾”,-“黾勉从事”的黾字,成了王学仲先生勤奋治学的座右铭。至今,每当学仲先生提到此字时,总是意味深地说:“这个字成了我一生的先兆,我生来无才,全靠勤勉努力,以勤补拙的。”从五岁起便受列识字启蒙教育,开始是由他父亲为他写下的中楷书范本:“上大人,孔乙己……可知礼也。”—到了六岁,学仲先生便入学专攻小楷字,这期间上要以晋人的《黄庭经》、《乐毅论》、《洛神赋十三行》、庸人的《灵飞经》、明人的《离骚》,还有晋唐人的经卷等。这给王学仲先生日后的翰墨生涯,打下丁扎实的基础,所以,当我们在欣赏学仲先生小楷书作时,无不为他那精妙绝伦的墨迹拍案叫好。对于王学仲先生来说,真、草、隶、篆他是无所不工的。至于他到底临过多少名碑法帖》我们很难用几部《张猛龙》、《龙门二十品》、《瘗鹤铭》、《鲜于璜》、《高灵庙》等碑帖和几句话所能概括的。我们也很难一一列举作者的师承关系和一笔一画的源出所自而加以评析,我们可以从王学仲先生大量的书法作品中,认真的欣赏和仔细品味,就不难发现他的书作,碑味帖气盎然并存,拙媚相生,点画间提按顿挫的韵律,宽博紧凑相间的布局,无不体现出他那浑厚的功夫和自然的趣味,用他自己的话:“我写字是从小楷入手,进而魏碑,再进而摩崖写经,我不爱过早为自己的书态定型,我总想因内容而立意,一幅有一幅的写法,我想不立一格以自困,不留一格以误人,不愿因形态而伤意态。质言之,即在写气不写形。人在作书之际,因其规律和书写的内容而萌发自然之感情,这样的感情,能笔端流露多少就流露多少,这就是我所追求的意象之书。大概人的心情可以假于音符,也可以发于毫素常常看到学书者取嵋他人以求赏识,便易成俗书。

    王学仲先生不仅是一位书法创作的实践者,他在书画理论方面也是富有建树的。他常说:“黄小松到处访碑,功夫在室外,邓石如临遍了古刻汉碑,功夫在室内,我惭愧两方面都有不足。”学仲先生自谦两功虽不及黄、邓,但却能兼顾二家之长。实际王学仲先生从小就有访碑探幽之爱好,他在探访了家乡的《祀三公山碑》北齐大字《金刚经》等碑之后,还远涉济宁,曲阜碑林,特别是铁山、葛山的摩崖石刻、泰山的《经石峪》给他留下的印象太深了,通过访碑,开拓了他的创作境界。后来学仲先生又开始几次大的访碑活动,沿着经派书脉,先后访问过徂徕,益都、汶上、响堂、房山,焦山,龙门、嵩山各处,也可以说,凡是有经派刻石之处,无不留下他的足迹。在实地考查

    与文献记载相结合的基础上,写出了一篇具有见地的文章-<碑、帖、经书分三派》。于碑、帖二派之外增添经派书学之说,提出了新的论证,使人们对经派书风有了新的认识,从而为之眼界一开。在王学仲先生艺术生涯中,使他永难忘怀也是决定他在艺术道路上迈出关键性一步的,是他进京学艺的三部曲:(一)一九四二年考入北京京华美术学院,(二)一九四九年应徐悲鸿之邀入国立北平艺专,(三)一九五三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这期间学仲先生有机会直接地、长期地接受当代美术大师徐悲鸿先生的教导,对于学仲先生在艺术上的成功起着重要作用。具有天纵神才的徐悲鸿,也有一双识才的慧眼,当他看到学仲先生的书法,便一眼看出他将是位书家,便热情地加以赞许:“呼延生方在少年,其书得有如是造诣,秉赋不凡,盖由天授,方之古人,在唐则近北海,宋则山谷,明则倪文正、王觉斯,而非赵、董世俗之姿可相并论。”从如此佳评,便可得知,学仲先生早在四十年代就已显露其非凡的才华了。同时,学仲先生在燕京广交良师益友,结识并拜访过齐白石、黄宾虹、吴镜汀、容庚、章士钊、宁斧成、邓散木等诸多名流,从各家艺术中受到熏陶,目睹精墨妙笔,耳闻艺术哲理,视野随之而大为开阔。“都姓俗时我姓雅,书画妙者少逢迎。”溶画家、诗人、书家为一体的王学仲先生,无时不在写个人的气质、人品、风骨。他认为每人有每人之气质与秉赋,要把这种气质写出来,使读者如见其人,这样可以避免出现“奴书”而寻求到“自我”。所以,学仲先生提出的“空虚说”:“天无空虚,禽鸟何以飞,日月何以运。地无空虚,人物何以寄,江河何以托。画无空虚,意何以远。诗无空虚,情何以兴……。”“气全说”:“惟纯真之象,始可为至象;忘我之境,始可入化境;美善之怀,始可有真怀;运周流之气,始得有气全也……。”在联系他的“三论”,“意象”,“四我”,“三自一越”,前后始终贯穿为一个思想,就是在“变通”中以求进取。王学仲先生还认为:“近代有不少人写字,或门高如兰亭,或自诩为三代,但是,看其作品,却是千人一面,万字雷同,得不到脱凡的金丹,却留得一张言过其实的海口。”学书人应有三练之功:一练志:专一求进,有志则高,无志则馁;二练气:浩然之气,涵养之气,特大之气,养之始盈,舍之则亏,所谓“大海盛德在能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三练力:“神凝于一,寒暑无间,先厚基础,再肆特精,功力所到,自然贯通。”

    “艺术有壮美和优美二种,无法说壮美是美的,优美是不美的;也无法说优美是美的,壮美是不美的。我写大字则喜宽厚,雄强而凝重,小字特喜清秀、妩媚而多姿。”

    作为一个有思想的艺术家。王学仲教授的思考是多元化的,他针对当前我国书法发展状况指出:“现在书法界出现的困惑,主要是对书法本体认识的混乱所造成。书法理论家的责任是导演“喜剧”而不是导演“悲剧”,这主要是指对当代书法创作和书家的研究评论工作,要真正揭示艺术规律性的东西,为后世立住脚,这是时代赋于我们的责任。我一生最大的期望,就是:书法能成为中国浓缩的美学的表象。所以,学仲先生在引导和教育他的学生时,也有独到见解:“你们是研究生,我不想把你们培养成只会制作书画作品的‘机器’。你们要善于思考,深入研究,勇于探索,不断追求方可大成。”他为繁荣我国书画艺术事业在努力工作着。先后出版过《中国山水画谱》《书法举要》、《中国画学谱》、《王学仲书画诗集》《王学仲书法选》等著作,并将由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夜泊书画集》,他还为传播我国书画艺术,曾多次出国访问,举办展览、讲学。王学仲先生正处在一个秋日金光遍洒的年龄,我们可以坚信,他将在其后半生的艺术领域里,构成一个新世界。
《书法》杂志1990年第六期
作者 鲁飞 1991年于天津大学研究生院黾园